沉默的微信應用號,原來正在憋大招?這次就抄 Apple 的 iMessage Store 吧!

電子菸
電子煙

年初張小龍的隻言片語引發瞭大傢對web-app和微信內應用市場充滿期待和憧憬:「目前我們(微信團隊)正在開發第三種微信公眾號——『應用號』。正如訂閱號為用戶提供訂閱內容、服務號為用戶提供服務一般,『應用號』為用戶提供的是『應用』,也就是 app 的功能。」張小龍在「微信力量」主題演講中正式對外公佈微信應用號微信應用號的「入口之謎」張小龍介紹說,當用戶關註瞭一個「應用號」之後,就相當於安裝瞭一款 app。在「應用號」內,用戶就可以實現對 app 的一些基本訴求。例如,目前許多用戶會選在微信錢包中可以買機票、火車票,而不是去下載一個並不常用的買票軟件;未來在「應用號」中,可以實現更多的功能。並和其他 app 一樣,這個公眾號平時是不會向用戶主動發送內容的,因此會避免打擾。張小龍表示,「應用號」可以為用戶帶來兩大好處:一是手機上可以少下載安裝一些軟件,平時打開頻率不高的軟件,可以用「應用號」代替;二是換手機時,無需重復安裝軟件。而對於開發者,尤其是創業者來說,在「應用號」中實現一個功能遠比開發一款 app 省錢省力許多。目前,微信內已經集成瞭部分基於 web-app 的應用進入九月,微信生態圈對「應用號」的預言、前瞻甚至各種曝光甚囂塵上。此刻,所有討論的焦點都指向「入口」問題:一是使用入口:安裝過的應用號,從哪裡進入、在哪裡打開。這個入口位置決定瞭應用號的價值和使用門檻。應用號如果按「免打擾」和「無推送」的原則,那麼從微信的核心界面——聊天和朋友圈——都不能獲得通路。所以大傢猜測也許會像微信遊戲那樣,成為發現裡的一個類目。這樣的入口還有多少價值?應用號能從微信獲得的「流量紅利」也就微乎其微瞭吧。二是安裝入口:其實 web-app 已無所謂安裝概念,用戶該如何「關註」或者「收藏」?微信會否提供一個應用號市場?這種市場又會否被蘋果允許?Apple 發佈瞭 iMessage Store?就抄這個吧!正當微信業內一片混沌的時候,蘋果給微信上瞭很好的一課:iOS 10 發佈瞭。蘋果用「一個十分重大的 iOS 版本」來形容 iOS 所帶來的變化,其中很大一部分體現在 iMessage 的新功能上,例如可以發送能動的氣泡對話,以及更多有趣的表情貼紙和聊天應用插件。新版 iMessage 被放在瞭 iOS 10 宣傳主圖的顯要位置,足見 Apple 對該功能的重視更確切地說,蘋果很可能再造一個除 App Store 之外的重要市場。在這一市場中,各大品牌、遊戲公司等都可以在 iMessage 中變現他們的IP和產品,例如以免費或收費的形式推出貼紙包(Sticker Pack)和 iMessage 應用。伴隨新功能的推出,蘋果有望進一步推動「基於視覺內容的通訊模式在全球范圍內的普及。」雖然僅上線不到三天,iMessage Store 就已經上架瞭大量的 iMessage apps更大的影響在於,借助新功能,iMessage 將成為新一代的瀏覽器,體驗那些原本需要在網頁上才能使用的應用服務。新的平臺在提供新的創收機會的同時,也將打造出 Facebook、微信之外的新通訊、購物或工作方式。考慮到 iMessage 具有的消息推送優勢,新功能的增加更多利好各大品牌商,可以更方便的推送互動性、視覺元素更多的應用或營銷內容。在此,筆者猜測——微信應用號當前的「沉默」,或許和 iMessage 有關首先,二者都和 web 緊密相關——微信應用號是 100% 的 web-app,而 iMessage 內的大量功能也需要通過 web 形式實現,這對當前的微信而言具有極大的參考意義。微信團隊完全可以像 iMessage 一樣,將當前用戶的聊天界面開放給開發者,作為微信應用號的入口之一。當前的微信聊天窗口其實已經有瞭成為應用號入口的潛質其次,根據張小龍對微信應用號「免打擾」的描述,微信團隊應該不希望應用號頻繁推送打擾用戶,而減少消息推送將極大地影響開發者提高用戶粘性。但如果微信應用號像 iMessage 一樣,將聊天窗口作為應用的入口,就可以將用戶被動等待推送的過程變為一個主動打開應用的過程——當用戶在聊天時需要用到某個功能,可以直接在聊天窗口內即可調用相關微信應用;使用完畢後直接關閉,立刻回到聊天狀態,既不會產生打擾,又能做到方便及時。在 iMessage 內,用戶間可以利用應用互發消息,這將給微信團隊帶來重要啟示筆者大膽預言:微信應用號肯定會借鑒聊天插件入口模式,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作者:陳俊澄作者信息:微位科技 CBO 陳俊澄。從事移動互聯網行業工作超過十年,參與研發瞭微位科技的智能名片產品「博卡名片盒」,對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及微信生態圈的開發有著深刻的洞察和獨到的見解。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source: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609/wZpb7204vzyvYHyB.html

微信小程序動瞭誰的蛋糕,又會把蛋糕分給誰?

援交
外送茶
魚訊
外約
外送茶

“我們認為一個好的產品是應該是用完即走的…大傢同意嗎?”張小龍問。
“同意。”有人回應。“說同意的都是沒有認真思考的。”張小龍說。

這是今年年初發生在微信公開課上的一幕。隨後,張小龍解釋道,“事實上所有的產品都是工具,好的工具就是應該最高效率地完成用戶的目的,然後盡快地離開。”所以,他的歌詞大意是,時間是有質量的,粘性是結果,不是批判標準,問題的本質是效率。也是在那場公開課上,張小龍透露,微信在琢磨一個新的東西——應用號。毫不令人意外,大半年過後,當“應用號”推出內測版時,刷爆瞭互聯網從業者的朋友圈。
為什麼是微信?第一篇刷屏的文章——《微信應用號來瞭》——來自小道消息,被頂得最高的評論是:

“實時關註這篇文章的閱讀量,傳播速度快得嚇人,微信一個小動作對互聯網人來講,就是國務院出臺的新政策!又一波浪潮已來,大傢準備好上船!”

此情此景,讓人不禁要問,為什麼是微信?最便宜的答案無非是:微信的用戶基數大,用戶在微信上的停留時間很長。相比於其他平臺,白鷺時代的 CEO 陳書藝告訴雷鋒網:

“其實之前,UC、百度、QQ瀏覽器都推瞭所謂的‘輕應用’,但是有兩點微信和他們是不一樣的。
第一,他們的導流還是以用戶搜索的行為習慣為主,移動端延續瞭PC端的使用體驗,而微信的小程序,它其實是一個介於網頁和原生應用之間的東西,體驗比網頁好很多,無限接近於原生應用。
第二,微信是一個用戶使用頻率很高,而且很信任的應用。使用微信,用戶就必須授權拍照、通訊錄、位置、螺旋感應等權限。如果是其他的應用,用戶未必會開放這些權限。”

以上,微信是民意所歸。動瞭誰的蛋糕?微信小程序內測版推出之後,知名程序員霍炬表示,“微信把自己整得和App Store一樣,還得審核,蘋果怎麼想?真是店大欺客,客大欺店。”
但顯然,在這方面微信和蘋果是有過溝通的。半年前的“應用號”變成如今的“小程序”便是兩者博弈的產物。證據是馬化騰在張小龍朋友圈寫的那句——“蘋果不讓我們叫應用號,也許是一件好事。”另一種觀點是,蘋果和騰訊之間遲早會打一架。在陳書藝看來,微信的確凌駕於硬件之上建立瞭自己的生態。它會考慮到蘋果的政策,或者做一些利益上的交換,但微信已經大到有話語權的程度的,這是蘋果必須尊重的事實。極端一點去假設,如果蘋果封殺微信,會不會對用戶購買手機造成影響?突然讓人想起6年前的3Q大戰。回頭來想,如果事實證明,微信能用更低的成本為用戶提供同樣的價值,那蘋果損失瞭什麼?無非是那些本就不屬於他的開發者,以及附帶的利潤。無解。當然,這是個高維的話題。將微信拉回超級App陣營,小程序又會動誰的蛋糕?還是超級App。陳書藝告訴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

“特別是服務類的和資訊類的App,像今日頭條。它上面的文章,大多數情況也是靠朋友圈在傳播,如果微信能夠直接提供同樣的服務,微信會切走很多用戶的使用時間。”

在張小龍看來,微信是一個平臺,但不是流量平臺,公眾號的本質是,希望在這個平臺上湧現出更有創造力的事情。換句話說,同樣有創造力的事情,他不介意用微信的方式去實現。
理論上,這和開發者的利益是不沖突的。微信既能給它帶來用戶,又能給它提供更好的基礎服務,比如支付。但敏感的是,在微信這麼“有節操”的平臺上,開發者若想像原生應用那樣獲取用戶信息,那是不可能的。這個博弈如何展開,似乎可以參考當年喬佈斯去說服各大報業擁抱App Store的故事。在利益最大化面前,所有的執念都不再重要。把蛋糕分給誰?
追溯風口,App創業已經是4年前的事情,一個冷酷的事實是,“做第三方獨立APP,未來成為獨角獸的可能性很小瞭。”陳書藝表示,“現在頭部的工具型APP絕大部分都得歸順或者死磕,比如日歷,新聞,天氣,大姨嗎之類的。”而反觀HTML 5,其實它是爆發過的,有意思的是,那次也是在微信上。

“我們2014年的‘神級包’就是因為朋友圈傳播火的,當時出現瞭將近20款超過1000萬DAU的小遊戲。但是在去年,微信對朋友圈傳播做瞭嚴格的限制。”

當時,陳書藝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那些東西任它去傳播其實是不合理的,微信收口之後肯定是為瞭制定規則再開放,因為用戶需求就在那。”
與這種需求相呼應的是,陳書藝看到,非常多的Android和iOS開發者,現在都在學習HTML 5的技術,

“趨勢在這擺著,它是一個更通用的技術,小程序開起來之後,肯定在這方面的人才需求會更多一些。我們後臺的開發者,今年的漲幅比去年、前年還要高,已經有超過10萬個開發者在使用我們的工具。而且今年我們接到特別多的需求,比如介紹HTML 5的工程師,以及培訓。”

開發群體的遷移實際上並不是一件新鮮的事情,

“回想一下PC年代,其實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比如金山當年招的工程師都是寫軟件的,待遇都很高。但後來那些垂直類的服務全都做成網站瞭,用戶通過搜索獲得服務,所以後來相當多的軟件工程師就失業瞭。他們就隻能重新學習怎麼去制作網站。”

陳書藝相信,在移動端一定會發生同樣的事情。結語公眾號養活瞭數以萬計的自媒體,但這卻並不是張小龍的本意。他在年初那次演講中表示:“我自己是很多年的程序員,我覺得我們應該為開發的團體做一些事情。”這就是“微信小程序”的由來。至於它的樣子,大概是“類似於公眾號,但比公眾號更便捷,更好找,更容易使用的形態”,張小龍表示。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source: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609/XLfgtoi8zgBj0QEu.html

“演講”刷屏,張小龍如此回應那些反駁他的聲音

外送茶
援交
援交
魚訊
外約
昨日,「唯物」第一時間編發瞭「張小龍最新內部演講:警惕KPI和流程」,閱讀量分分(≈480)鐘沖到瞭 10 萬+。但也許是因為文中觀點牽扯到每個人熟知的 KPI 和流程,所以即使江湖地位在那擺著,看官們依然眾說紛紜。
不過張小龍顯然早有準備,當“不同的聲音”在「唯物」的評論區出現之後,他又不知疲倦地一一作瞭回應。以下為對話實錄,由「唯物」整理(略刪減):林:KPI和流程並不是原罪,但分崗位和制定是否合理,舉個荒繆點的例子,給派出所長制定績效考核,每個月必須破50個案子,完不成KPI就撤職,然而該地區一向太平,平常案件都沒幾個,那你們說最後事情導向會如何?張小龍:一個大公司需要有KPI,公司高層需要有這樣一個商業目標,但是,如果我們很多同事直接采取瞭高管的工作方式來工作,特別是把很多目標數字化,這個是不太合理的。因為當我們提出一個目標方向,我們努力方向一定會隨著這個目標改變,當提出一個純數據目標,努力方向可能會圍繞這個去做。大傢在思考問題的出發點上有一些驅動力,不是來自是不是在做有價值的事情,而是來自於我們能做到一個多高的數據,那我會覺得有一點危險。星辰大海:標題黨,敏捷開發難道不是方法論,不是一種流程張小龍:這裡所謂的敏捷是什麼意思呢?是真的非常快。當我頭一天晚上發現我們這裡有一個東西要改一下,我發一個郵件出去,有的第二天上班的時候就發現這個東西改過來瞭,已經上線瞭,大多數一個星期上線是不誇張的,無疑這是一種很爽的感覺。為什麼我老是說特別懷念 150 人的小團隊,因為當我們人數增多的時候,我們自己會制造出很多流程出來。我們自己會習慣自己這種效率,而對一個非常小的團隊來說,他不需要開會、也不需要幹嘛,大傢坐在一起,扭頭就可以說有一個問題我們解決它吧。唐穎嬰:敏捷還是有適用性的,在一個不合適的團隊強推敏捷隻會帶來災難,敏捷的本質是快樂開發,但相當多的產品經理在學習瞭一套所謂的敏捷項目管理以後,把痛苦的偽敏捷當作敏捷灌輸給公司管理層,導致項目淪為產品經理籠絡行政權的手段。張小龍:2005 年當我們接手 QQ 郵箱的時候,其實大傢也很投入,有非常科學的整個研發設計一套方法論。我現在回想起來那一年我們做的所有事情,用一句話來概括是“一個非常平庸的團隊用瞭一些非常平庸的方法去做出來一個非常平庸的產品”,而且是不知不覺的。在 06 年的時候因為糟糕到瞭極點,郵箱團隊開始思考這個危機,成立瞭一個很小的團隊,有 2、3 個 web 的開發,2、3 個產品,1、2 個 UI,還有 1、2 個測試,他們組成瞭我們定義為敏捷團隊。就這麼小的一個團隊在後面幾年裡面做的事情遠遠超過之前幾十人的努力。大烏龜:感覺有點天真,規模一旦上去,量變引起質變,就完全是兩回事。舉個例子,微軟做一個 Path,開發也許隻是一兩天就搞定,但是跟發佈版本的適配,更新計劃,漏洞審查,甚至法務,這些通通都得過一遍,要是哪個環節出瞭問題,還得打回去重來。能說它不敏捷嗎?不是,隻不過出差錯的代價太大瞭。 想象一下微信用敏捷的方式,一旦哪個環節因為激進而出問題,停個半天,這樣的損失有多大?而如果短期內停個兩三次,這對品牌的傷害是致命的。孰輕孰重?
張小龍:有一天晚上我發瞭一個微信說:有一些用戶反饋說,公眾號回復裡面隻能看到讀者評論的次數有多少次,但是看不到作者再評論的有多少人贊,這個事情存在很久瞭,為什麼沒有加上?應該早一點把它加上。但是同時我多瞭一個念頭,我說這個需求可能大傢會做一個計劃,排一個流程出來,可能要等到兩個月以後才會加上去。於是,我就多加瞭一句話,必須一個星期以後上線,結果過瞭兩天大傢告訴我這個東西已經上去瞭。
如果按照日常的習慣,我們加一個東西真的要兩個月瞭,但是其實非要兩個月嗎?其實並不是這樣子的。而是說大傢習慣瞭改一個東西是很大的事情,那麼它真的需要兩個月。可是,在當時 QQ 郵箱起來的時候真的不是這樣一個速度。如果這樣的話,它可能也就起不來瞭。meteorshower:誰說不反對廣告的,很多人都對廣告有意見,隻不過隻能被迫接受而已。張小龍:從微信廣告上線到現在,沒有一個平臺廣告產品能夠像微信朋友圈廣告這樣做到幾乎沒有什麼用戶的抵觸。(潛臺詞:我說的是“幾乎沒有”。)
後記如你所見,張小龍並未現身,但這番對話並非杜撰,每個字均出自張小龍之口。而重點僅在於,你是否熟讀並背誦瞭「張小龍最新內部演講:警惕KPI和流程」全文,而不是斷章取義。另外,以上均為典型的“不同的聲音”,至於那些非典型的冷嘲熱諷,我想張小龍看到後可能會回應:“我所說的,都是錯的。”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source: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610/bTcO9ehxWOM7AlEJ.html

微信小程序的冷思考:未必是你的菜

電子菸
電子煙

10年前的1月9日,喬佈斯發佈瞭改變世界的 iPhone。10年後,微信團隊也選擇瞭在同一天,上線瞭備受中國互聯網人期待的微信小程序。今天凌晨開始,小程序就刷爆瞭朋友圈。可人們真的期待小程序嗎?還是隻關註所謂的“紅利”?所謂的紅利,都是給有積累的人準備的這篇文章,是希望大傢能在看過之後,理性的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小程序?而不是簡單的看別人都做瞭,自己也想做。或者僅僅是因為當年沒趕上訂閱號、服務號的紅利,看微信出瞭個新東西就又去盲目跟風。從實際場景和用戶需求的角度思考,小程序未必是你的菜每個做小程序的企業,都可以稱他們為微信的 ISV(獨立軟件開發商)而所有的 ISV 在項目上面臨的問題,十多年來其實都沒有太大變化。以下是根據自己之前接入阿裡釘釘 ISV 時的經驗,在小程序上的一些關聯思考。| 企業每傢企業在拓展新的業務線或產品線之前,都需要基於現有的戰略進行項目可行性分析。其中投入產出比是最直觀的一項指標。從管理者的角度,當然不想做虧本的生意,除非項目能帶來巨大的潛在收益,或者是戰略上必要的佈局等特殊情況。下面,我們分別從成本和收益的角度,來看看“小程序”這件事,具體需要我們付出什麼?又能帶來什麼?一、成本這塊先說說互聯網人都很熟悉的開發、運維、推廣成本。1、開發成本雖然小程序的開發使用的是微信自己推出的語言,但和現有的 CSS、JS 程序語言是十分相似的,專業的程序員上手其實並不難。而且由於開發難度較 iOS、Android、傳統網站的開發小瞭一大截,也導致小程序的開發教程滿天飛:小程序的培訓班,更是不勝枚舉。所以在開發成本上,我們需要考慮的是:開發成本 = 每位參與小程序開發的程序員的時薪總和 × 開發消耗的總工時其中,消耗的總工時裡至少包括:開發者熟悉小程序文檔、開發需求的溝通和確認、實際的開發和調試、上線前的調試、針對微信審核的相關優化等一系列相關工作的時間消耗。當然,別忘瞭程序員們還要跟進現有 iOS、Android、公眾號、網站等產品線的開發。2、維護成本一方面,小程序的反饋收集、數據分析、需求分析、版本迭代……等基本的產品工作,不單需要產品經理來實時收集、分析和推進,同時也需要和設計師反復溝通,輸出各個版本的視覺設計稿、交互設計稿;工程師也需要及時修改各個版本產生的 Bug,平衡小程序與現有產品線產生的資源沖突,為瞭防止小程序審核失敗所做的應對方案等等……此外,在運營的層面,小程序的拉新、留存、活躍、回流四個環節,都需要專業的產品運營者,根據業務的集體使用場景,進行細致的規劃和執行。由於微信在小程序的入口上極大的考慮到瞭用戶體驗,也導致瞭原有的許多拉新手段失效,運營上的拉新和回流,變得更依賴於產品(服務)的品牌,讓用戶自己能主動去連接你的服務。留存及活躍方面,小程序目前也僅在“發現—小程序”的歷史記錄中,給用戶提供瞭二次訪問的入口。所以這方面的運營,更多是依靠已有的 App 或公眾平臺,在自己的產品體系內部互相導流,根據實際的用戶行為、數據、反饋來制定彈性的運營策略。3、推廣成本就目前的官方文檔來看,小程序有下面 5 種獲取方式,按用戶操作的方便程度排序分別是:線下掃碼微信搜索好友&群聊推薦“發現—小程序”裡的歷史記錄公眾號綁定小程序此外,微信還提供瞭:聊天頁面置頂或保存至桌面(僅安卓用戶)、模板消息和客服消息的推送、附近的店。這三種方式讓用戶觸達小程序。與之相對應,如果把小程序作為主要的平臺運營,商傢在推廣自己的小程序時,就需要:線下鋪設“小程序”的二維碼在現有推廣渠道中引導用戶搜索自己的小程序在現有用戶群、社區中發消息推薦自己的小程序提供優質的服務,讓用戶能在歷史記錄中主動點擊利用企業現有的公眾平臺導流引導用戶保存小程序至桌面或置頂在聊天頁開展更多未被滿足的線上&線下結合的業務開設更多的線下店面……4、沉沒成本我們可以看到,上述每項成本,與我們做App,做網站,獨立開發公眾號所需付出的成本大體上是相同的,必然會占用企業現有的各種資源。況且小程序能做的,服務號、訂閱號也都能做,讓用戶無需關註、即用即走或許是微信的目標,卻未必是商傢的目標。這是場博弈,但不論小程序發展好還是公眾平臺發展好,兩者間都可能有一方會成為商傢的沉沒成本,或增加更多的資源同時運營。能否及時判斷自身的“沉沒成本”,盡快止損,或投入更多的資金支撐小程序的相關業務,也是我們要謹慎考慮的一方面。看到這兒,你還覺得小程序是隨隨便便就能做的嗎?二、收益商傢們最現實的需求,是從小程序上獲取流量、用戶數據和現金流。所謂的用戶體驗,不過是商傢采用的手段。目前來看,商傢可以用怎樣的手段獲取哪些收益呢?1、獲取流量作為微信主推的戰略級功能,小程序在互聯網圈的關註度異常火爆。但這並不意味著大眾用戶都會買賬。想想微信 8.5 億月活用戶中,互聯網圈人群所占的比例又會有多少呢?此時,傑弗裡·摩爾在1991年提出的“技術采用生命周期”理論,對我們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該理論是指當新技術推向市場時,必然會面臨的五個階段,每個階段,企業都將面對截然不同的消費者。Step1:面對的是創新者。對新科技充滿瞭好奇,並一直在搜尋。這群人約占全部用戶的2.5%Step2:早期采用者。他們是意見領袖,享受新科技優點時,也包容其中的瑕疵。約占整個市場13.5%Step2~3:死亡之井:錯把意見領袖喜歡的科技當成大眾喜歡的產品。最終沒落Step3:早期大眾。他們隻關心需求,不關心技術。相對現有的市場,技術必須有明顯的優勢,並被反復驗證可靠後,這些人才會購買。占整個市場的34%Step4:後期大眾。更保守,對風險更敏感。經常說“再看看吧”,也占整個市場的34%Step5:落後者。對所有新技術充滿瞭敵視。占整個市場16%曾經刷爆朋友圈的魔漫相機、臉萌、足記,你還記得嗎?這些“現象級”產品,都在它最美麗的瞬間消失,曇花一現。這些創業者都在極速狂奔時,掉進瞭“技術采用生命周期”的“死亡之井”。微信的小程序不會是“現象級”產品,但你的小程序卻很有可能所以在流量的獲取上,你要分清自己的用戶處於哪個階段,才能判斷你的流量收益是否有足夠價值,進而調整你的運營策略。如何分辨用戶處於哪個階段呢?比方說你運營的餐館今天上線瞭小程序,就可以在店裡問用戶個很簡單的問題:你會在微信小程序上下訂單嗎?如果他說:今天剛上線我就用瞭一次,還挺方便。那他多半是個創新者,或者早期采用者。如果他說:等附近的餐館都能用小程序時,我再試試。他是個早期大眾。如果他說:我還是習慣用 App、公眾號下單,再看看吧。他是個後期大眾。如果他說:小程序是什麼鬼?我幹嘛要用?毫無疑問,這是個落後者。不同階段的用戶能為產品帶來的價值,也大有不同。大傢可以看看身邊轉發小程序的朋友,有多少人是真正在用的?在小程序上走完瞭整個服務流程,去用工具、看內容、訂票?如果你不能準確的把握住真正有價值的流量,即使小程序能帶來再多的流量,也救不瞭你的產品。2、線下場景順應微信的“智慧城市”戰略,微信小程序也不約而同的開始嘗試突破“互聯網的邊界”。隨著微信的月活用戶達到 8.5 億,可以說國內 90% 具有消費能力的人群都已經被連接。但用戶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是固定的,總不能把 24 小時都放在手機上,這就是互聯網的邊界。渠道的下沉,線上&線下業務更深度的整合,或許是真正把握住小程序“紅利”的關鍵。比如已經上線的幾個 O2O 小程序:摩拜單車;滴滴出行DiDi;美團外賣+。算是生活中最常用的瞭。這 3 個產品都是相對較低頻,主要的應用場景在手機之外,每天雖然隻用一兩次,卻都是剛性需求。今天挨個體驗瞭一遍,的確十分簡潔和流暢。早上騎摩拜上班時,隻需打開小程序掃個碼,手機揣兜裡騎到公司,車子上完鎖,一切搞定。美團外賣也同樣十分簡單,打開小程序看菜、下單、等電話,跟 App 沒有任何區別,卻不用復雜的跳轉,轉手就把 App 卸載瞭。今年9月,我就做瞭一個餐廳的“後臺管理系統+微信點餐”項目,客戶要實現的核心需求,跟今天的小程序是一樣的。簡單講就是實現用戶在店裡隻需掃碼,即可完成點餐、付費、用餐。有外賣需求時也不必依賴美團和餓瞭麼。他們去掉瞭傳統的大菜單,裁掉瞭多數服務員,隻留下幾個送菜的。即節省瞭人力成本,也縮小瞭店面空間。脫離線下的場景,小程序便無從談起。隻有在馬路上看到一輛摩拜,你才會掃碼上車;隻有在餐廳裡坐下,你才會掃碼點菜。離開瞭那個場景,你就和那輛摩拜、那傢餐館無關瞭。在這種類似的場景下,你線下放瞭小程序的二維碼,才可以幫助你節省成本,同時幫用戶節省時間、提升體驗。| 用戶對多數用戶而言,小程序目前來看隻是一種選擇,並非需求。小程序真正的核心,應該是場景和服務。體驗上,小程序主要給用戶帶來的便利是:縮短瞭用戶的操作路徑少瞭安裝 App 的麻煩釋放瞭手機內存場景上,我們看現有的小程序所提供的應用場景,主要在金融、教育、富媒體、交通、旅行、醫療、餐飲、電商等生活服務上,除瞭部分純做工具和內容的產品,大多是在線下場景觸達用戶。並且大多是已經被解決瞭的需求。對用戶而言,小程序解決的是剛性需求、低頻次互動的相關場景和服務。比如京東,原本在微信中就有一個跟“朋友圈”相同級別的“購物”入口,但身邊又有多少人嘗試過在這裡購物呢?京東的 App、小程序,以及微信“購物”入口,用戶都可以去購物,但各自的使用場景和定位卻大不相同。沒想清楚這一點,上面聊的“成本”,怕是都要打水漂。如果你為用戶提供的服務本身就不具備與小程序特性相匹配的場景,就別想著投機取巧,霸王硬上弓瞭。沒有線下場景,就做不瞭小程序嗎?當然不是。服務,更是成敗的關鍵。試想一傢餐廳的 App、小程序、公眾號都十分完美,做的飯菜卻難以下咽,你還會再去嗎?引用Keso老師說的:

小程序實際上是企業在合理的時間,合理的場景下合理地滿足用戶的合理需求的一種技術手段,其出發點在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和客戶滿意度的提高,而不在營銷和獲客

從這個角度出發,小程序更是企業品牌的延伸,能夠幫助企業更好的沉淀與用戶的關系鏈,提升品牌在用戶心中的地位。而不是單純的意淫,有瞭個小程序,就能撈一大波用戶,幫你解決之前的所有難題。品牌是什麼?品牌是集合用戶瞭解、信任和偏好的大容器。目前來看,用戶需要對你的服務有瞭基本的瞭解和體驗,才可能用上你的小程序,進而信任你的品牌,形成偏好。這一波爭奪戰中,能持續活在用戶場景中的,必然少之又少,絕大部分沒有場景的小程序都將沒落,剩下的大品牌,最終搶奪的也不是用戶,而是具體的使用場景,拼的是各傢的服務。如果產品&服務不能切中用戶的實際需求,再牛逼的小程序也救不瞭你。|機會分析微信這事兒能不能成,跟自己其實沒多大關系,重要的是能把握住其中的機會,創造價值。這種背景之下,我們該思考的不是怎樣投機取巧,而是用自己的邏輯思維依次思考:小程序是什麼?具有怎樣的特性?這些特性是否符合我現有的用戶場景?這些特性能否幫助我拓展更多的使用場景?這些特性,是否契合我的產品&服務?對我的產品&服務和用戶是否真的有幫助?我是否真的需要小程序?具體執行上,要怎麼做好我的小程序?如何在各業務流程上配合小程序,實現整體的業務價值?這些問題,是每個做小程序的人都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隻有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才能給出答案的問題。想清楚這些,你才可能有機會參與這一波小程序的浪潮。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註: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區專欄作傢@楊柳(微信公眾號:PMYANGLIU)原創發佈。楊柳,一個自由職業的產品經理,正在平坦的道路上曲折前行。專註企業服務領域的產品規劃、UX、用戶研究及數據分析。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雷鋒網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source: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701/ZqxYHve8mBOB91Kq.html

小程序不一定是你的靈丹妙藥

援交
外送茶
魚訊
外約
外送茶
雷鋒網按:本文來自公號“歪理邪說”,作者霍炬,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已獲授權。微信小程序終於發佈瞭,我一直對這個東西很有興趣,不是為瞭獲得什麼“流量紅利”,而是從技術上看,它做瞭一些有意思的嘗試。我沒有參加內測的資格,也沒有去和官方或者熟悉官方的人打探過消息。我始終認為,在這個行業裡面,一個動作不需要看作者如何說,你隻要對歷史和行業足夠熟悉,那麼隻要自己去看發生瞭什麼就可以瞭。離得越近,受的影響越多,反而難以看得客觀。所以,以下就是我做為一個完全圈外人對微信小程序的看法。微信小程序傾向增強現實先說應用場景。一句話概括,我認為微信小程序的場景應該是增強現實,也就是所謂AR。這幾年視頻相關的增強現實和VR技術熱度太高,一說起來AR就容易讓人聯想到視覺增強。實際上按照所謂“現實-虛擬連續域(Reality–virtuality continuum)”的分類法,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中間任何鏈接物,都可以叫做AR,微信對二維碼的應用就是這樣一種技術。通過二維碼從現實世界獲取信息,這就是對現實場景的增強。無論是車站站牌,公司名片,商場貨架…任何現實中的東西,通過掃一個二維碼進入一個“小程序”,這個小程序就是對那個現實場景的增強,二維碼鏈接瞭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換個更通俗的說法就是鏈接瞭線上和線下,咦,這不就是O2O嗎?是的,我一直認為O2O曾經的高速發展同樣是基於“數字世界如何增強現實”這個理由。不僅僅是微信對這個東西有興趣,很多年來,這個方向都是各大公司的實驗場。先來看一個相當原始的例子。如圖可見,這是我們這裡的公交車站使用的系統,在公交公司網站上,輸入這個站上的數字編號7951,就能知道公交車發車班次和最近的公交車位置。這套系統正常工作是沒問題的,但是用戶自己輸入網址和站牌數字編號,很麻煩。建設更晚的上海智能公交系統就先進多瞭,他們把二維碼放上瞭站牌,掃一下就可以瞭。二維碼仍然需要打開一個掃碼工具,拿攝像頭對準它,仍然有點麻煩。在我們這樣寒冷地區,冬天在室外完成這個動作更有挑戰。比二維碼更簡單的方式就是NFC瞭。NFC本來是相關技術裡面最平衡的一個,有很多成功應用案例,成本也不算高。可惜蘋果多年來就是對它沒興趣,雖然Apple Pay也是通過NFC,但蘋果就是不讓第三方app用,隻給自己用於支付這一個功能。缺少瞭蘋果的推動,盡管Android手機早已標配瞭NFC芯片,這東西還是火不起來。蘋果自己推的另外一個東西iBeacon受制於各種限制和成本,也一樣火不起來。這樣幾個方案都有設備支持問題,二維碼就成瞭現在最好的方案。尤其在中國,幾乎所有手機都安裝的微信,微信主推的二維碼自然也就普及瞭。實際上很多場景NFC有更好的優勢,比如,摩拜單車。他們印在車上的解鎖二維碼經常被人塗改損壞,如果使用的是車身內置NFC的方案,就不這麼容易被人損壞瞭,維護成本會低很多。倫敦公交使用的方案很好玩,它既使用NFC,同時也用二維碼。我猜這就是目前尷尬狀況的表現,NFC維護成本低,穩定性高,適合常常下雨、濕冷的倫敦,對於公交車站這種場合非常適用,但為瞭iPhone用戶,二維碼也要同時存在。無論是NFC還是二維碼,它完成的工作是一樣的,都是提供一個鏈接,讓用戶的設備可以打開它,無論最終展現為瀏覽器的一個網頁/某個app中的一個條目/小程序中的一頁,都是通過一個鏈接喚醒的。隻是到目前為止,NFC可以從手機的系統級別喚起,但二維碼還隻能從軟件開始。去年Apple Pay 和 微信支付 哪個更好用的爭論就是這種區別的表現。體驗上說,如果銀行支持,Apple Pay的接觸就完成支付的系統級支持,顯然優勢更大,但實際情況看,微信掃二維碼支付更普及,適用范圍更廣,適用門檻也低很多。微信小程序同樣走的是這條路,它不是最方便的增強現實方案,但是是更普及、成本更低、應用門檻更低的方案。從這個角度考慮,微信小程序過去說過的“沒有入口,不能轉發到朋友圈,沒有應用商店”是合理的,它增強的就是現實,你不在那個現實環境中,就不需要它,為什麼需要入口呢?雖然從今天發佈的情況看,這個思路略微有瞭一點點變化,更多的非常現實場景應用也出現瞭,這算一種妥協或者野心吧。不過必須要掃二維碼,而不是長按識別二維碼才能使用小程序這個限制,仍然暗示瞭小程序在當前階段是傾向現實場景的。HTML應用 vs App前面說瞭,無論是掃碼還是NFC,最終都是通過一個URL,定位到需要的信息,這符合URL真正的含義,我們通常把URL翻譯為網址,但它真正的字面意義是“統一資源定位符”。在制訂萬維網WWW這個協議的時候,URL的意義就是明確的,一個URL指向一份特定的資源(信息)。到瞭移動互聯網的APP時代,新問題來瞭,一個URL到底應該展現在瀏覽器裡面,還是通過瀏覽器再喚醒一個APP,進入APP的對應條目呢?這個資源定位的鏈條突然變長瞭,不確定性也增加瞭。對於開發者,不同設備和不同瀏覽器最終展現出來的結果差距甚遠。從這個角度看,微信試圖提供一套統一的開發庫和運行環境,讓信息以小程序這種方式展現出來,這是一件好事。開發者可以避免更多的不確定性,用戶在獲取信息的時候可靠性也更強。我相信這是微信以小程序這種方式解決問題的初衷,其他的各種限制和規則都是在這個基礎上的為瞭安全實現它而產生的。當然,這樣如果做成功瞭,就順便控制瞭一批新的數據的入口,戰略意義重大。至於有多少應用會使用這種形式,這是另外一個爭論已久的話題:HTML應用 vs App。在iPhone剛剛出現的年代,就有很多公司(尤其是媒體公司,比如FT.com)試圖通過html5的一些特性提供更好的網頁瀏覽體驗,避免開發App的高成本。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無論iOS還是Android,從一開始就有把一個URL對面的頁面,變成主屏幕上一個圖標的功能,這並不是微信小程序的發明。今天回頭來看,歷史證明瞭,所有試圖用HTML取代APP的公司,最終都還是提供瞭原生APP。後來還流行過一段時間混合應用,即在一個APP外殼裡面裝入HTML5的內容。毫無疑問,這種做法也失敗瞭,其中最悲慘的失敗者是Facebook,直到2012年Facebook終於醒悟瞭不能這麼做,回到瞭原生APP奮起直追,又收購瞭Instagram和WhatsApp兩個最紅的App,終於沒錯過移動互聯網這一波浪潮。2012的問題在於HTML糟糕的性能,對硬件支持不夠等等造成的用戶體驗不好,使用感受非常不流暢,今天這些問題差不多解決瞭。Facebook也並沒放棄過HTML APP這條路,現在份額最大的JavaScript界面庫React仍然是Facebook出品,它已經幾乎成瞭事實上的標準。在移動互聯網之前的時代,Facebook自己實際上就是一個Web App Store,裡面塞滿瞭無數基於HTML開發的應用。今天微信做的頗似Web時代的Facebook,有趣的是Facebook自己反而走瞭另外一條路,後面我會再提到這條新路。從目前實現的情況看,因為HTML本身的限制以及微信自身增加的限制,多數情況下,微信小程序仍然沒法替代原生APP,它更像原生APP的一個快捷應用,或者叫Widget也許更準確。在用戶沒有安裝或者沒有打開APP的情況下,先快速獲得信息。也許一部分小型應用會停留在小程序中,但大公司的目標一定不止於此,無論從任何角度看,小程序對於他們仍然隻是一個快捷的接觸客戶導流入口,最終仍然要回到自己的APP才安全。至於所謂低頻APP,他們本來也就是無所謂形式的,這些APP存在什麼平臺並不重要,本來也沒法靠它們構成一個平臺的主要支撐應用。微信公眾號的發展也是這樣的情況。最早的時候,公眾號是為商傢開發的應用。雖然也有不少商傢使用它,不過一直不成氣候。直到大量的個人用戶進入公眾平臺,把它做為單純的內容發佈渠道,終於通過內容引爆瞭這一波公眾號的浪潮,進而影響到商業應用。不過奇怪的是,微信官方的態度始終是重視企業應用,壓抑個人應用。似乎個人總是更容易傷害用戶利益,必須要時刻提防著,公眾號各種權限都是對企業認證用戶開發,對個人訂閱號不開放。微信似乎認為公司更可靠,不過現實情況恰好相反,要做壞事的人花幾百塊錢就能註冊一個公司殼,但個人總不能換名字換身份證。何況商業應用利潤和KPI考核總是帶來更大的作惡動機。從整個軟件和互聯網的發展歷史看,最終獲得最大利潤的是公司,但每個平臺最早拓荒的第一批人總是個人開發者。張小龍自己當年不也是以個人開發者身份開發的郵件軟件Foxmail嗎?到瞭微信小程序時代,個人開發者如果不去註冊一個公司殼,竟然都不能參與開發瞭…這顯然是一種倒退。另外一個問題,HTML5本來是自由的,人們當年希望HTML5勝過APP,是因為它不用審核,更靈活。微信把小程序增加瞭一道審核機制,等於消滅瞭HTML APP最好的特性之一。存在瞭審核機制之後還不允許個人開發者參與就更匪夷所思瞭。當然,很多人會說蘋果比Android更好的原因是因為蘋果封閉審核APP,讓應用質量更高。在2012年這種說法是正確的,但今年是2017年瞭。Google Play Store審核是自動的,比蘋果快速的多,修改立刻就可以發佈。的確,Play Store曾經存在各種問題,盜版、侵權、有危險的應用……過去都出現過,但在今天,Play Store的APP質量和AppStore已經達到瞭一致水平。考慮到多樣性和更新頻率更高,修改Bug更及時,Play Store 往往能提供更好,多樣性更強的APP。審核上架和拒絕個人用戶這兩個限制同時存在,我很難看好小程序的發展。什麼時候這兩個條件去掉一個,我會更好看一點。等到和公眾號一樣,無條件允許個人參與瞭,那時候我會比較看好它。除瞭微信,Google也一直在推廣PWA標準,同樣是基於瀏覽器的APP。微信小程序接近於PWA去掉一些功能再加上一些微信自己的特有功能。PWA和網頁一樣自由,同時又享有瞭APP的一些優勢,是不錯的技術。更重要的一點是,它是真實的網頁,Google可以索引它,從而通過搜索繼續帶來流量。一套生態系統是否能存活,流量分配機制是相當重要的。如果隻靠開發者自己從其他渠道才能獲得流量,這個生態系統是有風險的。開發者自己弄到瞭流量,那就總需要把這個流量想辦法再倒回給自己,回到更自由,更穩定掌控的地方。這是任何團隊必然存在的趨利避害心理,無論用什麼方式,也不可能壓抑住這種沖動。現在用瞭個小程序就刪除原生APP的時髦用戶,我猜他們早晚會被各種哄騙利誘重新裝回APP的。在這些年裡面,試圖控制HTML和URL的,都是有巨大野心的玩傢們,一傢沖進來,另外一傢也不會落後,所以,我們且等著看下一個殺入這個戰場的是誰。聊天機器人應用會是將來重要的入口前面說到Facebook在Web時代是做HTML應用商店的路子,但移動時代它不這麼做瞭。那麼新的思路是什麼呢?如果你前幾天被紮克伯格業餘時間自己開發的傢用人工智能助理Jarvis刷瞭屏,也許會註意到除瞭語音識別的酷炫,它下面實現的基礎是基於聊天的Bot。對於Facebook/Google/Amazon,以及Telegram,聊天機器人正在成為新的APP平臺。結合已經非常成熟的語義分析,幾乎一切操作都可以通過聊天界面完成,這是重要的發展方向,各種語言,各個國傢,不同的聊天類應用都是前幾大份額的應用之一,通過聊天機器人控制具體應用直觀又簡單,適應的場景也很多,逐漸成為新的熱點是正常的。除瞭聊天工具和互聯網公司們,蘋果的siri也是盯著這個方向的。但奇怪的是在聊天App這個戰爭中勝利者之一的微信,竟然沒有走向這條路,我百思不得其解。我相信語音或者文字的聊天機器人應用會是將來重要的入口,也許是最重要的入口。做為開發者,無論你看好什麼都無所謂,但現在應該考慮到足夠的彈性,做好抽象,設計好後端API和前端展現分離的結構。這樣無論是繼續做APP或者等BAT中另外兩傢推廣PWA,或者跟上微信的小程序,以及未來通過聊天機器人接入什麼新的系統,你都有足夠的靈活性。這些接入方式都是表現層,重要的部分是後端的數據和數據處理能力,或者提供信息的能力。所以隻要設計好架構,表現層可以用非常低的成本疊加上去。我想,現在最值錢的工種不應該是開發小程序或者開發APP的程序員,而是資深的架構師。他們才能幫你立於不敗之地。另外,推薦的詹臏老師一篇關於小程序的文章:《小程序:關心可會話分享可促發的用戶行為》。參考備註:標題圖:作者geraltCC0 Public Domain紮克伯格真的親手把鋼鐵俠的智能助手造出來瞭》如果想讀中文關於這件事的文章,這篇是比較好的。註意後半部分關於為什麼使用聊天機器人開發的部分。忘掉App吧,機器人替代瞭它們
How technology has shaped the FT’s digital strategy》2014年FT.com關於如何使用Web/App的思考和經驗,今天還是值得再讀一次。 雷鋒網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source: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701/ZxS4RHLPc5pdJ7sH.html

你的微信還安全嗎?揭露清理僵屍粉的連環騙局

外送茶
援交
援交
魚訊
外約
雷鋒網按:本文作者irene,來自微信公眾號“微互動”(ID:weihudong),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獲授權發佈。
近期,二師兄經常收到“免費幫你清理微信僵屍粉”的信息,或是“我在清理微信好友,一清嚇一跳”的朋友圈吐槽。很多人點開瞭信息中的附帶鏈接,按照對方說的步驟清理僵屍粉,結果可能會出現微信號被盜、好友信息被竊取,甚至手機會中木馬病毒等嚴重後果。二師兄在這裡吶喊:千萬不要點鏈接!千萬!不要點!
因為可能是個連環騙局,這就帶你測試一下:首先,點擊鏈接,關註公眾號以後,你會收到自動推送消息,引導你聯系客服進行清理。添加人工客服後,對方會對清理步驟做簡單介紹或發送教程視頻,查看步驟後,需要回復確認是否清理。待你確認清理後,客服會發送一個臨時二維碼。此二維碼不能直接識別,需要將它發送至其他手機或用其他手機拍照,再進行識別。識別二維碼,你的手機就會收到以下界面:經常使用電腦登陸微信的人們都知道,這是電腦登陸手機微信的確認界面。
也就是,確認登陸後,對方的電腦可以直接登陸你的微信!對方用你的微信開始群發消息,篩選僵屍好友。用這種方式清理好友,存在很多弊端!
首先,用這種方法清理好友,會陷入尷尬擾人的循環之中。今天你用這種方式給朋友發送信息,就形成瞭對朋友的無端騷擾。而如果朋友也點擊鏈接,也用這樣的方式進行,那麼不久你又會收到信息被騷擾…..就這樣,會時不時看到這樣的消息。而且,在操作過程中,還存在很多風險:1.你的手機可能會中木馬病毒。微信好友發送的“清理僵屍粉”信息中的鏈接,很有可能是手機病毒,如果你的手機安全系統不完善(iOS的系統安全性會相對高一些),那點擊瞭鏈接就會中木馬病毒。
2. 微信號可能會被盜。如果你點擊瞭消息中的鏈接,微信可能會出現閃退、無法正常登陸的問題。以上問題說明你的微信號可能被盜,當出現這種情況時,你可以先嘗試用短信驗證碼、QQ號+QQ密碼等其他方式登陸微信,成功後進入設置-帳號與安全-修改微信密碼,並在設置中開啟賬號保護;若無法登陸,需馬上訪問weixin110.qq.com,進行帳號凍結。(圖片來源:BiaNews)3. 如果你的微信有銀行卡綁定,在點擊鏈接時,經專業黑客破解瞭支付密碼後,錢財也將遭受損失。4. 如果騙子借清理僵屍粉為由,在電腦上登陸你的微信,就可以直接用你的微信號,以生病、出車禍、急用錢等各種理由向你的朋友群發信息進行詐騙(大傢已經對短信和QQ詐騙有瞭安全防范意識,但是對微信的防范意識還非常欠缺,所以很容易受騙。)(圖片來源:刑事法律圈)
5. 對方可以通過你的微信群發色情信息,這樣不但對自己造成不良影響,還會使你涉嫌傳播色情信息,一經舉報核實,微信號還會被封。(圖片來源:刑事法律圈)6. 如果騙子群發瞭帶有病毒的鏈接,會將你的好友置於上述風險之中,形成“循環騙局”。那如果想要清理僵屍好友怎麼辦?二師兄之前就專門寫瞭《如何優雅地查看誰刪瞭你的好友》來教大傢如何準確又不打擾其他人的方法,簡單又實用,趕緊翻出來好好學一學。讓我們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還微信一個更安全的環境吧!
雷鋒網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source: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702/5tGdImyucWUn2yTY.html

臥底“刷量”賣傢,有關微信公眾號“刷量”的五個勁爆事實

援交
外送茶
魚訊
外約
外送茶
今天,公眾號“刷量”工具癱瘓的消息被爆出後,迅速成為瞭朋友圈刷屏的新主題,吃瓜群眾基本分為兩撥,一撥純屬“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一撥與媒體利益相關或曾經利益相關的人在調侃自媒體行業現狀與吃瓜群眾的不諳世事。被“曝光”的公眾大號運營者們也隨即發佈聲明,紛紛表示自己是鐵打的招牌不怕黑,媒體們扒出的數據並不具有說服力。那實際情況如何呢?雷鋒網找到瞭幾位知情人士聊瞭聊,跟他們瞭解到瞭以下關於微信公眾號刷量的真實內幕。|“工具壞瞭”是因為微信“控制”關於此事件各個媒體的消息源均來自一條朋友圈截圖,發這條朋友圈的人的信息已被打碼或截去ID,內容大概是說,刷點擊量的工具壞瞭,一批微信公眾號將會從昨晚起開始現出“原形”。然後大傢也紛紛認為是刷點擊量的工具出問題,才導致的此次風波。但也有人迅速發現,有可能是微信官方采取瞭技術手段,吹響瞭與公眾號數據作弊作鬥爭的號角。雷鋒網宅客頻道采訪瞭一些專傢後,對後者的猜測表示瞭肯定。

騰訊改瞭接口,規則有變,之前的“模擬閱讀”變得不穩定。

對此,微信官方也在下午作出回應稱:

平臺與黑色產業鏈之間的技術對抗一直存在,並且在不斷升級。

由此一批公眾號出現“裸泳”的真相浮出水面。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也聯系到瞭一個淘寶刷量的平臺,與店小二瞭解瞭一些情況。店小二告訴雷鋒網:

騰訊確實於昨晚對公眾號刷量現象采取瞭“控制政策”,導致刷量速度變慢,需要24小時才能生效。

此外,刷量平臺使用的工具也不是某種機器,而是微信模擬器與多臺手機。真實情況如下圖。據瞭解,微信模擬器就是一種可以在電腦上模擬微信客戶端登錄狀態的模擬App,安裝即可使用。市面上常見的微信模擬器有海馬玩、bluestacks、Genymotion等。|“刷量”是自媒體心照不宣的“潛規則”據說,刷量工具“癱瘓”的消息傳出後,今天各個公關群也炸開瞭鍋,大傢開始討論是不是以後再跟一些公眾號對接時可以講講價瞭。也有媒體人爆料,公關會在與其公司利益相關的文章發出後,在群內求介紹刷量途徑,好向老板交代。一名自媒體內部人士也告訴雷鋒網,刷點擊量是業內的通用手段。

“不刷的話就沒法運營瞭。”

同時,自媒體會根據內容“分量”,避免“刷量過猛”產生尷尬。

如果是熱點內容,會刷的高一些。如果是冷門內容,就會刷的低一些。

出於信任考慮,刷閱讀量的操作都是各個自媒體老板親自操作,以防員工通過“爆料”的形式進行打擊報復。|“刷量”明碼標價,總有一款適合你就像微信公眾平臺下午發出聲明中的內容一樣,“隨著平臺的壯大,刷閱讀量、刷點贊數已經成為一條較為成熟的黑色產業鏈”。各個自媒體也有固定合作的“刷量”平臺,大傢會根據約定定期合作,按時打款。雷鋒網在淘寶找到瞭兩個賣傢對“刷量”報價進行瞭詢問。
雷鋒網瞭解到,根據客戶需求及“刷量”成本,刷量的價格也會不同。轉發量分“模擬器刷”和真人刷兩種,真人刷量的價格會高於模擬器刷量的價格,一傢店鋪給出的“模擬器刷”的價格是6元1000轉發量,而真人轉發至朋友圈的價格則為1.5元一個轉發。粉絲數量也會根據是需要真人活粉還是僵屍粉進行價格區分,普通僵屍粉的價格為0.075元一個,而有頭像昵稱的僵屍粉價格則為0.08元一個。|是否“刷量”,一眼就能看出這種刷閱讀量現象是否無法分辨呢?一位自媒體運營者告訴雷鋒網,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後臺的圖文分析功能,可以看出一篇文章是否有刷過閱讀量。
在圖文分析中的閱讀來源示意圖中,閱讀來源總共被分為公眾號會話、好友轉發、朋友圈、歷史消息以及其它五類。刷閱讀量的文章通常通過歷史消息閱讀的比例會比較大。除瞭圖文分析,還可以通過一篇文章發出後在短時間內閱讀量、點贊數、以及評論的數量來觀察此公眾號粉絲數量的真實性。如果是全部為真粉,數量會上漲比較快,如果是刷的僵屍粉,則文章發出後的某個時間點閱讀量呈直線上升狀態。|微信公眾號的“軟文”價格變化之快堪比股票閱讀量是公眾號價值的重要衡量指標。公關人士向雷鋒網透漏,圈內人手幾乎都有一份各個公眾號的價格報表,且頻繁更新,且價格變化速度之快堪比股票。其中以寫“毒雞湯”出名的咪蒙報價最高。雷鋒網臥底在公關群中拿到瞭以下報價:
左圖為近日公眾號報價,右圖為咪蒙報價從報價表中可以看出,與公眾號合作發文時,會先付訂金,根據發文位置訂金數量也會不同。如果由於某種原因文章沒有發出,會根據情況協商訂金退還數量。另據這位公關人士爆料,不管發生什麼情況,咪蒙是從不退定金的。|結語
下午,公眾號交易平臺“新榜”也根據其平臺上的8744個賬號數據進行分析後,發出瞭一份近三日公眾號閱讀量下降數據。其中9月26日為54.51%,9月27日為47.88%,9月28日為63.48%,新榜表示,前兩日閱讀數一半下降一半上升,有漲有跌,屬於正常情況,但是第三天(也即昨天)閱讀數下降比例超6成,而且從下圖的對比可看出,閱讀數下降50%以上的賬號,比例出現明顯增多跡象。微信的行動表明,他們已經對“刷量”發起瞭史上最嚴酷的進攻。我們也同時看到,淘寶上的刷量“黑產”似乎信心不減,還在繼續招攬著生意。微信團隊在官方聲明中說得很明白:反刷量是一種“技術較量”,這種“貓鼠鬥”“貓鼠鬥”的遊戲一定會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持續。說到底,“刷量”是商業利益和誠信美德之間的較量。乍看起來,追求利益無可厚非,但無數的事實證明:欺騙,是商業世界的癌癥。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source: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609/HmYkEqj0PH3zMUhC.html

關於微信應用號,這些事兒你也許會關心

外送茶
援交
援交
魚訊
外約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按:本文作者白崎,百度產品運營師。負責過多款DAU千萬級產品的運營工作,擅長用戶運營、社區運營等模塊,喜歡研究各類新鮮的APP。
距離張小龍的那場首次公開演講已經有九個月瞭,而在那場演講中備受關註的「應用號」在千呼萬喚中終於以「小程序」的名字正式對外小范圍公測,不少創業者表示機會來瞭躍躍欲試。誠然,微信每次放出的大招,不管是公眾號、服務號、朋友圈廣告等,對於搶先抓住機會的人都是不小的紅利。而這次這個大招,或許足以影響現有移動互聯網的格局。張小龍在朋友圈裡這樣解釋道:小程序是一種不需要下載安裝即可使用的應用,它實現瞭應用「觸手可及」的夢想,用戶掃一掃或搜一下即可打開應用。也體現瞭「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戶不用關心是否安裝太多應用的問題。應用將無處不在,隨時可用,但又無需安裝卸載。
對於希望從「小程序」中獲取紅利的創業者,不妨好好讀完這篇文章。做不做?比怎麼做更重要!「小程序」和「菜單欄內嵌H5」有什麼區別?
看上圖展示的小程序截圖,像不像一個Native APP加瞭一個頂部微信菜單的帽子?Native APP和Web APP誰是未來的主流這個命題爭瞭很多年,而Native APP最大的優勢也就是對於系統控件接口和框架的調用能力比Web APP不知道高到哪裡去。雖然京東同時提供瞭手機APP和手機H5形式的頁面供用戶瀏覽和下單,但是同時用過二者的都能體會到,H5頁面在流暢度上還是差一些。在此之前,很多創業者以公眾號菜單欄內嵌H5的形式,完成瞭基礎功能的微信化植入,但通常都是比較簡單的頁面,操作體驗比較一般。這次微信推出的小程序,最大的亮點在於微信提供瞭豐富的框架組件和API接口供開發者調用,具體包含:界面、視圖、內容、按鈕、導航、多媒體、位置、數據、網絡、重力感應等。在這些組件和接口的幫助下,建立在微信上的小程序在運行能力和流暢度上面便可以保持和Native APP一樣的體驗。當我們談創業的時候,我們到底在做什麼?過去兩年在資本的推動和互聯網+概念的熱炒之下,出現瞭罕見的創業熱潮,各種各樣的創業項目出現,應用市場內APP的數量也井噴式增長。行業裡有一個很大的誤區:很顯著的現象就是很多傳統企業在還沒搞清什麼是互聯網+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做APP瞭,做出來瞭有沒有人用,當然那是另外一回事。回到創業這件事上,還是得回歸商業的本質:商業是提供顧客所需要的物品和服務的一種行為。所以不管是網站,還是APP,或者很多創業者已經在嘗試的微信公眾號,甚至是QQ群、微信群,這都是連接用戶的一種載體。傳統商業依賴於線下實體門店為顧客提供服務,互聯網的存在將獲取新客戶和提供服務的場景進行瞭線上化改造,從而提升瞭商業效率。最近有一傢花店在我的同事間很受歡迎,它會給顧客每周固定時間會送來一束搭配好的花。這是一個沒有實體店的花店,也沒有APP,唯一的載體就是微信公眾號,下單支付是在微信號內,信息填寫修改是在微信號內,客服也是在微信號內,好像除此之外也沒有更多其他需要的功能瞭。所以這樣一個創業項目,微信號就足以滿足其大部分的需求,雖然在某些環節上可能有些體驗粗糙,但相比之下單獨做個APP?哪邊成本更高呢。為什麼微信小程序的誕生對創業者是好機會1.APP流量成本的急劇攀升做渠道運營的同學可能會清楚,過去兩年裡,APP推廣的成本是呈翻倍增長的。有些垂類APP的CPA單價高達500元以上,對於創業者來說沒有太多錢可以去砸在流量上,但流量往往是控制產品生死的命脈,每年有50%的新APP死在流量問題上。2.移動互聯網格局基本已定,用戶主要需求場景已被巨頭把持移動互聯網發展已有五年時間,在這幾年時間裡,從PC時代遷移過來的連接人與信息、連接人與人、連接人與商品、連接人與服務四個大類已經基本完成瞭格局重塑。用戶的主要需求場景,尤其是同時具備剛需和高頻兩個特點的場景,基礎工具、生活服務、娛樂等都已經有PC時代的老巨頭繼續把持,或者移動互聯網新生的小巨頭們占據山頭。3.面向所有產品對用戶時間的競爭在之前的文章裡,白崎反復講過一個觀點就是:現在的競爭不僅僅是同類競品的競爭,其實是你在和所有產品競爭用戶的時間。顯然微信是目前的翹楚,平均每天長達4小時以上的停留時長。很多APP面臨的問題便是用戶即便下載安裝瞭,但也想不起打開,或者打開瞭很快就被關閉。在以上三個背景的情況下,對創業者而言環境真的很糟糕,用戶獲取難、使用率不高是普遍的痛點。在年初的「應用號」概念發佈時,便贏得很多創業者的期待,原因就在於大傢希望從微信這棵大樹上獲取一些紅利。移動互聯網第二春:SuperAPP+LightAPP模式輕應用是一種趨勢,早在2013年左右,百度和UC分別對「輕應用」的模式進行瞭嘗試,雖然都失敗瞭,但不可否認這條路的正確性,隻是在當時這兩傢都不具備發展起生態的能力。百度的輕應用是以搜索為核心的生態,UC的輕應用是以瀏覽器為核心的生態,二者都是Web APP的插件化思路。百度輕應用接入瞭如「順豐快遞」為代表案例的信息查詢服務入口,UC輕應用則接入瞭「迅雷」「快播」為代表案例的和瀏覽器場景強結合的信息查詢、信息下載的入口。復盤為什麼百度和UC都沒做起來,一個重要的前提是當時的百度和UC都不具備SuperAPP的根基,尤其是不夠高頻,所以帶不起來這個生態。但2016年的微信來做這件事,天時地利人和似乎都占據瞭,既有海量的用戶,強大的用戶粘性,足夠長的用戶使用時長,是國內目前最稱得上SuperAPP的應用瞭。白崎預估,這種SuperAPP+LightAPP的模式或許能夠帶起移動互聯網的第二春,很多長尾的需求之前由於落地條件不成熟不能做的,現在可以重新回來嘗試一下。即使是很小的一個需求點,以LightAPP的形式附著在微信上,現在也具備瞭一定的生存空間。誰適合抓住這波紅利在別人傢平臺玩,首先得研究平臺歡迎什麼樣的人。從微信官方對外公佈的信息來看,最鼓勵的是服務提供者,因為這和微信「連接人與服務」的戰略訴求最為契合。白崎的建議是:低頻、非剛需場景的長尾服務提供者最適合來做微信小程序。高頻場景的服務依然適合以獨立APP作為陣地,即便微信在發現Tab內給京東開辟瞭最明顯的「購物」二級入口,依然是用手機京東APP的人多,即使在體驗上大大增強的微信小程序推出後,結論依然會是如此。高頻場景的服務天然具備獨立發展成生態的潛力,可以自成一套生態體系,比如服務領域的滴滴出行。即使是在微信、支付寶、微博中都開辟瞭打車入口,這些也隻是增量,自傢APP還是主要的陣地。而對於低頻、非剛需場景的長尾服務而言,由於需求通常較為簡單,使用頻次低,撐不起來一個獨立APP,寄生在巨頭身上是最好的選擇。正如把支付寶中的「轉賬」、「付款」、「信用卡還款」、「生活繳費」等拆成一個個獨立APP,用戶肯定不會買賬,但把所有跟錢相關的需求都匯聚在一起,哪怕是非常長尾的水電燃氣物業費和ETC交費通通都涵蓋,這才成就瞭今天的國民應用支付寶。現在,微信正在試圖開放接受長尾的需求場景,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無所不包的生態系統。這個系統,包含人與人的連接,包含人與信息的連接,包含人與商品的連接,更包含各類大大小小的服務連接。比如上面提到過的花店的案例,符合低頻場景、長尾服務的特點,他們傢就非常適合做微信小程序,而且隻要在現有基礎上把微信內嵌H5遷移成小程序,就能改善下單流程、客服等方面的體驗優化,從而更好地維系用戶。決定開發微信小程序之前,這三個擔憂不容忽視聽到「小程序」發佈的消息後,相信很多人都躍躍欲試,覺得得抓住機會。其實風險與收益共存,下面這三個擔憂在決定做之前,得想清楚。1.如何區分現有獨立APP和微信小程序的定位對於還沒有開始做APP的創業者,小程序的發佈恰似一陣甘霖,來得正是時候。但對於已經開發瞭獨立APP的創業者呢?開發一個一模一樣的微信小程序出來,是否會出現零和博弈造成原有獨立APP的荒廢?白崎的建議是:維持原有獨立APP的持續迭代更新,把微信小程序作為新的增量部分,在用戶數據上做到兩邊的一致性。把選擇權交還給用戶,用戶總是會選擇更適合自己的那一邊。是否棄掉獨立APP,得用數據來說話。還有一種方式:可以將微信小程序作為一個lite版,進行產品功能的MVP試驗。至於以哪邊作為主要用戶陣地,還得結合用戶獲取成本來看。在同時滿足業務需要的情況下,如果花最少的成本,能獲取更多的用戶,有什麼理由說不呢?2.假如微信封瞭你的小程序,怎麼辦?微信在過去幾年裡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生態封閉,這和蘋果有些相似。很多創業者借助社交紅利嘗到甜頭,也有因違反規定被微信做封號處理,一夜之間回到解放前。以下案例想必還歷歷在目:誘導關註、誘導分享:封號淘寶鏈接:屏蔽蝦米音樂分享鏈接:屏蔽在朋友圈裡傳播外鏈達到一定次數:屏蔽,嚴重封鏈接在微信生態裡玩,永遠要忌憚紅線在哪兒,畢竟微信具備隨時掐斷脖子的能力,隻是它願不願意動手的問題。所以做之前熟悉規則很重要,當然也有時候隻是簡單的立場站隊問題。3.同樣存在用戶獲取成本變高的問題現在獲取用戶難是因為手機裡的APP太多,應用分發的入口變得集中從而用戶獲取成本價格昂貴,流量問題從移動互聯網誕生至今都是創業者最大的困擾之一。等紅利期過後,微信小程序是否也會出現這個問題呢?①如何獲取用戶關註雖然微信小程序不需要下載安裝,但是在成千上萬的小程序中,用戶從哪兒知道你,找到你呢。對此張小龍的朋友圈裡提到瞭「掃一掃」和「搜一下」這兩種方式。不管是關註還是掃一掃,首先得讓小程序能夠觸及到用戶,才有被用戶使用的可能,正如APP首先得被下載安裝才能使用。搜索,是一個基於品牌的行為。搜索精準的產品關鍵詞,首先得讓用戶知道你的品牌才有可能搜索到,這對初創品牌是硬傷。搜索行業關鍵詞或泛需求類的關鍵詞,如何在最明顯的位置出現在用戶面前且引導用戶點擊前往,OMG,難道也要競價嗎?這些都是可以預見到的用戶獲取成本問題。②如何在臃腫的微信中獲得存在感,實現用戶留存和用戶維系不得不說微信現在已經開始臃腫瞭,剛看瞭下手機,微信占據瞭9.8G的內存容量(前不久才剛清理過一次),過去24%小時微信耗去43%的手機電量,另外據微信官方公佈數據,用戶平均在微信的停留時間為4小時。這背後是好友對話聊天、群消息、訂閱號、服務號、朋友圈等一系列微信自有功能所帶來的信息堆積。等全面開放公測之後,隨著開發者的增多,微信自有功能、第三方小程序功能混合在一個容器裡,獲得存在感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何在微信裡做好用戶留存和用戶維系,也是一個難點。新機會出現時,選擇做不做比怎麼做更重要。雷鋒網註: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授權發佈於雷鋒網,轉載請聯系授權並保留出處和作者,不得刪減內容。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source: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609/lEYVq4C9nuOqyIbV.html

翻遍“微信小程序”的所有知乎問答,我們整理瞭大傢最關註幾個話題

援交
外送茶
魚訊
外約
外送茶
9 月 21 日,微信應用號正式以“微信公眾平臺·小程序”的名義發佈。小程序出來之後,各界存在這些疑問:App 和服務號會不會消失;是否會顛覆 App Store;安卓、iOS 工程師要面臨下崗?蘋果為何不讓叫“應用號”;小程序如何盈利;小公司是否能享受到流量紅利?什麼樣的產品適合接入小程序;HTML 5 的小程序體驗不如原生 App?為此雷鋒網從知乎上篩選瞭資深人士對微信小程序的看法。 小程序是否會取代 App:潘欣:我不覺得微信應用和 App 之間是非此即彼的二選一關系。對於絕大多數企業來說,必然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資源相對匱乏的初創企業更適合從低成本微信應用號切入會更快速。
很遺憾看到各路評論傢一邊倒的激動地謳歌微信小程序顛覆 App Store,以及顛覆這顛覆那的,總之顛覆瞭全世界。我深深的懷疑你們絕大多數人肯定沒經營過一個企業,我也深深的懷疑張小龍自己是否有你們一樣的“小程序大夢想”。QQ 也曾經探索過 Widget 類似的模式甚至 QQ 桌面,從結果看不是很成功。相比當年,我肯定更看好微信小程序的前景。但談顛覆,現在還為時尚早。 小程序和服務號的關系;是否會給個人開放?laurence:服務號是否可以轉為應用號?這個不得而知,但我相信肯定有大批的服務號是想轉變為應用號的,一些服務號的功能屬性遠大於媒體屬性,例如有硬件設備連接需求的服務號、京東購物的服務號、滴滴出行等服務號,如果讓這些服務號主體再去開發小程序未免太折騰,主體下的服務號和小程序之間功能也會有重疊,浪費資源,也占用用戶的資源,所以我的猜測是認證的服務號是可以轉(升級)為小程序的。在之前訂閱號是可以“升級”為服務號的,如果有這個可能,微信可能也會給出是否“升級”的選擇;因為從得到的消息來看,微信的態度是訂閱號、服務號、企業號、小程序是完全並行的四種形態,所以服務號的繼續存在一定還有其服務號的意義,但如何升級不得而知,例如粉絲遷移?小程序是可以與 APP 打通,但並沒有提與服務號的打通,其實與服務號的打通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微信並沒有提這一點,猜測服務號是可以升級小程序的。但不支持小程序與 App 的直接跳轉。(能做的都在小程序內做就好瞭,搞那麼多跳轉沒有意義)小程序是否開放給個人?在全面開放申請之後,主體類型包括個人、企業、政府、媒體或其他組織,這一點很有意思,小程序是有個人主體類型的,我們知道訂閱號是可以申請個人主體的,但服務號不可以為個人主體的,對此我有很多的疑問,小程序是有微信支付能力的,而小程序可以面向個人開放?稅務問題呢?對於個人來言的可信度整體來說一定要小於企業的可信度的,或者小程序的開放也是對不同組織有區別對待?例如個人開發者是沒有微信支付功能的,不然收款到哪裡?個人賬戶?服務號的微信支付都是關聯企業對公賬戶的,微信不會給你提供逃稅的能力。“應用號”無法通過的原因張驍懿:據悉,應用號的入口是在發現 tab 購物遊戲下面,之所以叫小程序是因為 App Store 審核不通過應用號三個字,並且已經和蘋果約法三章應用號不能做遊戲產品,以及,一個用戶隻能添加 20 個。作為一個隻寫 Script 語言的人我是很支持騰訊幹掉 PhoneGap/Cordova/Ionic。不過我就想問一件事,蘋果能允許麼?小程序安裝或者升級的話要不要蘋果再審核一遍?這就跟用 ReactJS Live Update 一樣,屬於蘋果的灰色地帶,一個普通 App 這麼做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潛力做成 OS 的話蘋果能答應麼?

Apple’s guidelines explicitly permit you to push executable code directly to your app, bypassing the App Store, under these two conditions:

The code is run by Apple’s built-in WebKit framework or JavascriptCore.

The code does not provide, unlock or enable additional features or functionality.

安裝一個 App 就相當於微信不用蘋果審核就*增加*一項功能,這比加個 Patch 快速修復一個 Bug 可*過份*多瞭。

鑒於微信在蘋果發佈會上出現的頻率,微信團隊很可能跟蘋果溝通過瞭,所以像 360 那樣被下架的可能性比較小,不過如果別的廠子看見瞭也蠢蠢欲動,那可是動搖瞭 App Store 的根基啊【反 X 亡 A,不反 X 亡 B 的感覺】 關於小程序商業化laurence:小程序是否會對開發者收費?對比 iOS 開發者,iOS 開發者是收費的,兩者都是需要經過審核的,雖然現在沒有任何關於小程序是否面相開發者收費的消息,但這並不是不可能,服務號、訂閱號的認證是收費的,認證之後獲得瞭未認證所沒有的能力,比如微信支付;我猜測小程序是會有收費的通道,類似認證費一樣(但可能不會叫認證費),然後獲得未認證所沒有的能力,或者叫其他名字的費用,按年收取。潘欣:各路安卓應用市場已經被商業化玩爛瞭,App Store 也開始瞭廣告的探索。未來,微信小程序會不會也如此商業化呢?估計會的,但相信不會如安卓市場那樣的泛濫。小程序紅利先到誰手上?三節課:大傢最期待的,是微信的關系鏈,而關系鏈本身,則是微信的命根子,這次的小程序關系鏈會開放嗎?
首先,關系鏈並非不可以開放,是有條件的開放。下圖可以看到,這大致就屬於微信的三個開放邏輯。隻開放公開信息:昵稱、頭像,其實也就是登陸 ID,所有的開發者都可以接入,比如航旅縱橫。有條件開放:開放共同使用的好友。比如大眾點評。所以基於大眾點評,你可以看到有好友去哪。比如美團外賣,可以看到好友頭條,比如 58 同城旗下的轉轉,能看到好友在賣,但很抱歉,這個關系鏈的開放,目前隻有騰訊投資的公司,才能享受如此特權。更大程度的開放:除瞭登陸和好友關系,還開放瞭朋友圈權限,能把一些操作直接輸送到朋友圈做動作,這個很抱歉,隻有騰訊自由的產品才有,比如,QQ 音樂、騰訊視頻等。大概的邏輯是:親兒子,能得到全部關系。幹兒子,能得到重合的關系,你用,我也用,相互能看到,我用你不用,我不能跟你發生聯系。外人,隻能刷個臉,其他的免談。所以,大傢先別激動的太早,小程序目前的開放程度還是很低的,離 Facebook 的全能力開放還是有差距的。潘欣:微信小程序一定還是有紅利期的,我做出這樣的預測:第一波紅利的獲得者是昨天和今天寫評論文章的微信訂閱號上的自媒體們;第二波紅利的獲得者是幹微信小程序培訓的“老師”們,他們應該大多數是從微信營銷培訓迅速轉型過來的;第三波紅利的獲得者應該是那些獲得內測邀請資格的人們,畢竟上架時間早啊。再往後,就難說。任何好東西拼得都是執行力。
當然,好東西永遠是稀缺的。我不相信你開發一個 App 是垃圾,現在開發一個微信小程序就不是垃圾瞭。 App Store 和微信平臺都隻是一個載體,你的產品是不是用戶需要的,是不是用戶喜歡的才是核心。以微信小程序遠低於 App 的開發成本,可以想象未來提交審核的小垃圾程序是多如牛毛的,衷心希望微信能有比 App Store 更加嚴格的審核程序,否則,微信用戶真的要遭殃瞭。 什麼類型的產品適合接入小程序
李明駿:這就和 Native App 時期有瞭一定的區別,小程序更歡迎的是服務性 App,也就是張小龍所說的用完即時走。微信要做的是一個長尾市場,聚合那些無法承擔成本去獨立做成 App 的服務。就像當年的亞馬遜一樣,幾乎沒有什麼商品你在亞馬遜上找不到一樣。而現在微信就相當於是把商品變成瞭服務這種非標的東西。“小而美”的產品更適合應用號,能獲取較多的紅利,真正高頻常用的還是在原生 App 那邊更好,當然像同程旅行火車票這種剛需路徑短的還是很適合微信生態的。小而美的服務是什麼?低頻、非剛需基於場景的服務,在特定場景下(也就是夠垂直)可以較好得解決用戶需求。許多付費的服務可能借力因此煥發出第二春,教育、醫療、傢政、求職招聘、二手買賣、旅遊、票務、金融理財、汽車後市場等等。三節課:不是所有的服務都適用小程序,但大部分的服務和幾乎所有的初創業務都是可以接入小程序的。哪些服務是可以接入,哪些又是不可以接入的呢?我先看一個模型。按照重要/不重要,高頻/低頻,我們將互聯網產品分別放入四個象限。然後,我們分別看這 4 個象限的擁抱策略,應該說,如果你的服務是很高頻的,而且對於交互和界面體驗的要求很高的話,還是要用原生(Native)來做。但如果你是低頻/中頻且重要的服務的話,你應該毫不猶豫地加入微信小程序的申請隊伍。象限 1:大玩傢、高頻應用不應該接入和擁抱小程序。如,3BA(360、百度、阿裡巴巴)。因為用戶經常打開,而且交互頻次很高,對應用的體驗要求很高,比如直播、遊戲、視頻等。對數據安全度比較高的不應該接入。雖然微信隻是讀取瞭接口,不會直接讓服務者提交數據,但因為小程序一定會提供緩存功能,開發者的服務雖然基於 H5,但你是跑在微信這個原型框架內的。象限 2:應該毫不猶豫擁抱小程序。
這個象限包含瞭大量的服務類產品。教育、醫療、傢政、求職招聘、二手買賣、旅遊、票務、金融理財、汽車後市場.總之,但凡用戶一年用個一兩次之後就再也想不起來的,是不應該用一個原生引用的方式讓用戶下載,而應該是通過微信小程序來解決。初創型企業也應該通過小程序來試探 MVP 產品,因為微信擁有天然的傳播能力和獲客能力,而原生應用除瞭開發比較復雜外,推廣成本極高,獲客成本極高,這些都阻礙瞭 MVP 的產品探索。從這個角度來說,小程序能讓中國初創的互聯網公司減少試錯成本,提升成功概率。象限 3:慎重接入,利用微信的開放能力,引入用戶到自有產品中。
MVP 後,盡快引導到自由產品,因為自有產品能提供更好的服務,並且能留下用戶,比如知乎、網易雲音樂。內容型的產品,通過微信獲得新用戶,然後轉移到自有平臺,也是一個很好的策略。象限 4:視情況接入,主要看開發能力。
基本上很多都是個人興趣產品、工具產品,可以從 MVP 的角度來做,或者以興趣的角度來做,不考慮太多的商業產出,隻考慮情懷,但這些開發者有個明顯的問題,就是產品設計能力和開發能力有限,所以,如果你的人是做 APP 的,那就還是 APP 吧,如果是 H5 的,那就微信小程序唄。 小程序 與 Native App 的優劣之爭yseternal:HTML 5、JS 以及相關技術替代原生大傢喊瞭很久瞭,就是大熱的 React Native 目前看來也依然很不完善。微信的應用應該都是運行在騰訊瀏覽器的X5內核裡,這東西怎麼樣大傢心裡也都有數。我感覺還是隻能做一些低交互的應用,大概也就是比網頁快捷方式高一級別,要利用 OS 的炫酷特性,原生還是跑不掉,而且目前原生開發很成熟瞭,框架庫很多,門檻也很低。三節課:小程序不同於服務號,服務號的功能需要全部在 Web APP 中提供,而小程序是微信中的 Native 程序,是有緩存能力的,C 端用戶訂閱(暫且這樣說)某小程序後,當有緩存的時候不僅會提高用戶體驗,同時也加快瞭程序加載速度,用戶在網速不佳的時候的等待時間將大大減少。小程序是基於 H5 開發的程序,但用瞭類似於 JS-SDK 的框架(百度以前是clouda框架),提供瞭更多的接口和組件,讓程序更加流暢,體驗接近Native App。能夠雲端發佈程序(當然也需要微信審核),同時也能緩存數據,實現瞭借助微信這個最大的 Native App 來讓 H5 App 更強大的目的。

文章為業內資深人士的個人觀點,不代表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立場。如果您也有不同的看法,非常歡迎與我們進行交流。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source: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609/NVxG8kbeCsyEiPZH.html

微信應用號開啟內測,它能幹什麼以及怎麼使用?

外送茶
援交
援交
魚訊
外約
今年1月11日,騰訊高級副總裁、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在“2016微信公開課pro版”現場透露微信團隊正在開發一種全新的公眾號形態“應用號”。足足等待8個月後,這款產品終於來瞭,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獲悉不少用戶已經收到瞭微信應用號的內測邀請。與此同時,微信官方也確認瞭應用號暫定名為“小程序”。這批內測僅邀請瞭極少部分用戶,沒收到朋友的也不要著急,為避免正式上線時一臉茫然,各位看官還是有必要做好準備的,先瞭解微信應用號是什麼、能幹些什麼以及怎麼用。微信應用號是什麼以及能幹什麼?張小龍曾表示,用戶關註一個應用號就如同安裝一個App一樣,而微信應用號就相當於另一個App Store,主要功能就是應用推廣。微信的目的似乎很簡單,就是希望把用戶使用App的動作都集中在微信上。不過,微信如何定位這款產品不是我們現在關心的,現在就來看看應用號對開發者和普通用戶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對於普通用戶而言,應用號有兩大特色:首先APP功能可以直接通過關註應用號來實現,所以用戶就省去瞭安裝下載卸載等等一系列動作,對那些使用頻率不高的軟件來說,你完全可以用“應用號”代替;另外,用戶也免去瞭不定時下載軟件更新包的困擾。然而微信應用號要能獲取足夠多的用戶,還得要開發者的支持。毫無疑問,開發者將是微信應用號的最大獲益群體。對於開發者而言,應用號可以節省開發成本,並且可以提升研發效率,開發人員隻需要研發出一款適用於瀏覽器應用的產品,就可滿足不同操作系統的使用需求。另外,入駐應用號的APP營銷推廣工作也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微信應用號向開發者開放瞭如下功能:

視圖容器:視圖(View)、滾動視圖、Swiper基礎內容:圖標、文本、進度條表單組件:按鈕、表單等等操作反饋導航媒體組建:音頻、圖片、視頻。地圖畫佈文件操作能力網絡:上傳下載能力、WebSocket數據:數據緩存能力位置:獲取位置、查看位置設備:網絡狀態、系統信息、重力感應、羅盤界面:設置導航條、導航、動畫、繪圖等等開放接口:登錄,包括簽名加密,用戶信息、微信支付、模板消息

如何搭建一個應用號?事實上,微信應用號就是WebApp,它完全脫離瞭訂閱號和服務號的形態。所以在制作應用號之前,你首先得會制作WebApp。WebApp是基於H5技術開發的一種網頁型App,相信大傢對此並不陌生。而且相應的門檻也比較低,例如,隻要你懂代碼,你可以使用各種制作工具來制作專屬的WebApp(目測前端工程師們要火)。WebApp制作好之後,你隻要做一件事:等待應用號完全開放。考慮到微信的社交屬性以及用戶基數,其流量比APP Store還是要高一個level的,所以應用號對企業來說又是一個極大的商機啊。微信官方對應用號的解答小程序:一種新的應用形態

Q:小程序是什麼?它有著什麼樣的功能?A:小程序是一種不需要下載安裝即可使用的應用,它實現瞭應用“觸手可及”的夢想,用戶掃一掃或者搜一下即可打開應用。也體現瞭“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戶不用關心是否安裝太多應用的問題。應用將無處不在,隨時可用,但又無需安裝卸載。

下一步將全面開放申請

Q:我是一個開發者,目前沒有收到小程序的測試邀請,有什麼渠道可以申請註冊小程序?A:目前,小程序仍然處於內測階段。全面開放申請後,主體類型為個人、企業、政府、媒體或其他組織的開發者,均可申請註冊小程序。Q:現在已經有部分帳號收到小程序的內測邀請瞭,接下來是否會繼續開放內測邀請?A:關於小程序的上線節奏:本次內測采用邀請制,其內容客戶端暫時對用戶不可見。之後小程序會全面開放申請,所有小程序將在統一時間向用戶開放。Q:小程序可以和現有的 App 打通嗎?A:小程序可以借助微信聯合登錄,和開發者已有的 App 後臺的用戶數據進行打通,但不會支持小程序和 App 直接的跳轉。

小程序提供全新平臺

Q:微信已經有瞭訂閱號、服務號、企業號,小程序和這三者有什麼不同?A:小程序、訂閱號、服務號、企業號目前是並行的體系。Q:外界有說法稱,小程序的推出意味著微信要做一個應用分發市場,是這樣嗎?A:微信推出小程序,並非想要做應用分發市場,而是給一些優質服務提供一個開放的平臺。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source: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609/O5KDSQjlaQTB7L54.html